采访者:橙新闻 采访对象:林泉忠(台湾中央研究院学者,东京大学法学博士)

台湾大选将于1月11日进行投票,选战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橙新闻》赴台湾近距离直击本次选举,观察各方阵营动态,从两岸关系、经济民生、香港议题等视角,探讨岛内未来4年的政治走向。

【橙讯】台湾前“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泉忠接受《橙新闻》专访,列出本次大选的4个关键词,香港问题俨然成为左右选情的最大因素,令声势处于低谷的民进党因“捡到枪”而翻身,而国民党阵营则疲于应对。

至于现时民调走势相当明显,选情似乎已经没有悬念,不过林泉忠认为,仍然有两个观察点值得留意,“立委”得票是否过半将直接影响民进党未来执政局面。

以下为专访节录(文字经编辑调整):

橙新闻记者(以下简称“”):关于本次台湾大选,就想请您先列举一些关键字以及原因。

林泉忠(以下简称“”):我觉得应该有4个重点,可以归纳为4个关键字,首先就是香港问题。在2019年下半年,香港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社会运动,这件事几乎所有台湾选民都很关心。

这里涉及到有关北京的对台政策,去年1月2日对台讲话提到了“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虽然没有明确提到跟香港的“一国两制”究竟有什么不同,但很多台湾的选民会联想到正在发生的香港问题,让他们要如何去正视“一国两制”?

其实从5月开始到年底这半年多的时间,刚好也就是香港问题爆发的期间,蔡英文的民调支持度节节上升,2019年底比年初几乎翻了一倍,很明显香港问题是非常关键的。



林泉忠教授接受专访(图/橙新闻)

第2点有关韩流效应的递减问题。2018年底台湾的“九合一”选举,韩国瑜身上发生了让所有人都跌眼镜的一个奇迹,所谓的韩流旋风其实到了2019年年初还有一定效应,包括他在4月访问香港、澳门、深圳、厦门,可是这一股气势之后就慢慢地消减。

韩国瑜毕竟不是一位在党内、台湾政界累积相当长久能量的政治人物,他只是靠一时的气氛、个人的独特魅力以及造势能力,一下子攻克民进党的高雄大票仓。

所以他还没有经历过时间的考验,当一些其他因素对他造成威胁或挑战的时候,他有没有能力去应对?这就非常考验他的应变能力,以及他作为领导人的素养和能力问题就会被显露出来。



“韩流”旋风正慢慢消减(图/AP)

第3个因素是关于经济议题。蔡英文执政之后的经济,从数字上来讲,其实并没有那么差。中美贸易战造成台湾在海外的大量资金流回台湾,包括很多在中国大陆的台商,把资金撤回台湾,对台湾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向,其实是注入了新血,至少这个现象对她来而言是比较有利的。

第4个是美国因素。其实美国是台湾在安全领域上最依赖的一个大国,这几年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是相当明显的,一方面是中美贸易战,是整个中美所谓“新冷战”的其中一环。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或者对抗趋势,我并不认为在最近中美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就告一段落,美国对华的全面遏制,未来应该还会持续。

在这种大环境下,有关惠台法案这几年一个接一个出台,包括刚刚参议院才通过的《国防授权法》,呼吁加强美国与台湾之间安全领域上的交流和合作,以及在2019年还通过“台北法案”,支持台湾对外关系和对外交流,其实都是蔡英文在宣传对外关系方面的一些正面信息。

如果美国没有那么明显的支持,这方面可能会让蔡英文减分。因为去年9月台湾接连失去了两个“邦交国”,使得对外政策受到很大质疑,但正因为有美国的支持,使得这一部分的失分很快就弥补回来,这是美国对台的态度,是影响这次台湾选举的其中一个因素,尽管比较少人提到。



林泉忠指,香港议题对于台湾大选有直接影响。(图/法新社)

香港修例风波对于台湾选情的影响程度有多大?

:香港在2019年的这一场风暴对台湾大选有相当直接的冲击,主要是因为香港问题,包括国民党和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让台湾人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国民党支持“九二共识”,得到了北京的认可,国民党因此树立了一个能够稳定两岸关系的形象,这是有一定成效的,体现在2008年、2012年马英九胜选以及连任。

两岸因素过去长久以来是国民党的强项,可是到了2019年,就非常明显地褪色了,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选民会质疑国民党对香港风波的立场究竟如何?难道要把台湾带向香港的方向吗?国民党虽然后来也有表态,也公开反对“一国两制”,可是相对是比较慢的。

到了10月的时候,韩国瑜才发表声明说他是支持香港全面普选,这一部分国民党要反击的时候,就显得有一点苍白无力了。两岸关系究竟如何去重新制定,我相信是国民党选后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林泉忠认为,蔡英文的两岸政策有可能会更强硬。(图/AP)

回顾往届大选,两岸关系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您认为两岸关系在本次选举当中的作用或影响有多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两岸关系本来对民进党来说是比较弱势的部分,因为国民党一直在抨击民进党没有能力处理好两岸关系。事实上即便是过去这4年,民进党也无法突破北京在2016年所定下的“地动山摇”。

可以预测到,即便是2020年蔡英文连任成功,之后4年的两岸关系也不见得可以乐观,并不是因为民进党在这部分处理得很好而加分,倒是国民党本来的强项,很难继续去做正面的强调,因为现实的状况和香港的问题,给台湾的选民造成很大的冲击,国民党要如何去做一个有效的说服,我相信是难度是很大的。

在继续连任的情况之下,我相信蔡英文的两岸政策有可能会更强硬。因为她在此前为了寻求连任,不敢轻易去对两岸关系做出过度强硬的表态,直到2019年。一方面是大陆1月2日的对台讲话,第二方面是香港的这场风暴使得她“捡到枪”进行回击,让她获取了不少的选票,所以我相信她尝到甜头后,未来对北京的态度不会更软弱,有可能会更强硬,而且别忘了她连任之后就没有后顾之忧,也不需要再考虑到4年之后连任的问题。

但以她的个性来讲,应该还不至于跨得更快。譬如说有关所谓的修改“宪法”,放弃过去所呈现的“一中”框架,我相信她用法理更往前迈一步的话,这难度还是很大,而且美国也未必会支持。



本届大选仍然有两大看点。(图/橙新闻)

在民意如此清晰的情况下,您认为这次大选还有哪些看点?

:这一次的台湾大选有两部分,一部分是领导人选举,另一部分是“立法委员”的选举。

首先在领导人选举这一部分,究竟蔡英文能够拿到多少票?能不能比上一届的更多?反过来韩国瑜拿的票能不能维持国民党的一个基本盘,相信会成为一个焦点。
第2个焦点就是有关“立委”的选举,其实民进党没有那么乐观。其实在“九合一”选举之后,民进党整体的支持率在相当一段长时间内很难回升,虽然随着蔡英文其后的上扬,让民进党的支持度有逐渐回稳,到年末基本上民调都已经显示超过了国民党。

但这次的焦点是民进党能不能取得过半的“立法院”议席,我相信是有点困难,因为除了民进党的支持度并没有高到那种程度外,国民党的基本盘还保留了相当部分,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除了国民党跟民进党之外,还有一些小党,包括去年才刚刚成立的台湾民众党也参与了选举,而且郭台铭还扮演一定的角色,也可能会分薄了民进党的选票。

民进党能不能拿到过半,对选后政局的营运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比如说一些法案的通过,假设“立委”不过半的话,就会遇到很大的阻力,所以民进党如何去寻求跟其他小党的合作也成为一个新的焦点。

橙:国民党在这次选后的路应该怎么走?他们的两岸关系有需要检讨的地方吗?

:国民党是个百年老店,走到今天很不容易。现在国民党已经不是以前的国民党了,比如中央党部基本上已经不再提统一,这跟以前很不一样。所以某种程度上国民党已经是本土化了,只不过在宣示方面还避免去碰触这些敏感的东西,毕竟在党纲里头还是主张“终极统一”的目标。可是经历了那么多次选举失败,究竟未来国民党还有机会吗?这不只是社会大众在关心的议题,也是国民党自己必须要去面对和处理的问题。

这一次的大选可以说凸显了国民党的三大困境。第一个困境是人才不济,一味仰赖奇迹出现,不只是这一次的韩国瑜现象,也包括早在2008年马英九胜选的那一年。

虽然两岸关系成为马英九其中一个胜选的最主要原因,但其实相当程度是仰赖马英九的个人魅力,这种光环不是很多国民党的领导人所具备的。没想到这一次选举,国民党又把这种仰赖特殊人物、仰赖奇迹出现的心态继续下去。



林泉忠认为,国民党需要讨论出一套完整的论述。(图/法新社)

可是韩国瑜和马英九又有所不同,马英九是通过包括台北市长、在内阁当法务部长等历练,最后坐上领导人的宝座,但韩国瑜并没有这样的历练,使得他的明星光环、特殊性更经不起考验。

为什么国民党要寄托于这种特殊人物的出现?正因为它的人才培养没有到位,加上“太阳花学运”之后,整个年轻一代已经慢慢脱离了国民党,所以如何让年轻一代重新对国民党抱有希望,这个问题是很长久的。每一次的大选,所谓的“首投族”一波又一波出来,整体趋势来讲,国民党无法攻克年轻选票的话,基本上可以断定它的未来是没有希望的。

第二个原因,透过2020年大选、香港问题的爆发,使得未来两岸关系不再成为国民党的王牌,那么凭什么让台湾选民继续支持国民党?当然两岸关系涉及的面是很复杂的,也不单纯是国民党自己的问题,但如何让台湾选民信任你,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三点是更深层次的一个问题。“国家论述”是国民党必须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国民党党纲里还是写着“终极统一”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对台湾选民来讲是不可能实现的。

非常遗憾的是,吴敦义主席在上次的大选败选后,没有就此议题进行过党内的讨论。而经过2020年的大选之后,这个议题是更难回避的,也希望国民党能够真正地鼓起勇去面对“国家论述”,如何去重新调整、重新制定。这个议题不是只是为了应对下一次大选,而是国民党如何长期在台湾继续扎根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
本文经授权转载于微信公众号:《 林泉忠公衆号》
本文不代表华人资讯网观点
编辑:Dor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