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华人论坛
商家点评
How视频
本地特价
直播
联系我们
美籍华人前高官被捕 华裔对美国的忠诚又遭怀疑?《天高海阔》2024.09.04
直播简介
《天高海阔》节目是洛杉矶华人资讯网与资深媒体人张修杰先生联合制作播出的一档谈话节目。
节目播出时间:每周五上午10点半
节目中我们会精选每周热点新闻事件或者社会话题与大家一起讨论!
敬请期待~
美籍华人前高官被捕
华裔对美国的忠诚又遭怀疑?
往期直播
十万火急!AB495在参院通过 你的小孩随时可能被绑架!《一周龙珠汇》20250905
宾州频售超低价住宅,最低价仅$1.5万;美国房地产市场陷僵局 卖家不愿意买 买家舍不得买;今年全美新公寓将破50万套;全美购房者迎最严峻冲击 涨薪也难以购房《看房直播间》09/04
移民制度改革 对特殊人才移民有影响吗?《移民法律月报》20250903
美联储政策转折下的市场趋势与家庭财富新布局《海蒂钱财道》
评论(56)
@user-ob1tt2ql2w
2024/09/09 23:51:44
女主持人太饒舌
评论来自YouTube
@xiaobinzhu536
2024/09/09 10:29:25
盐水鸭不油腻,确实很好吃。
评论来自YouTube
@genzhou9659
2024/09/09 07:51:15
时代在发展,华裔是二等公民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整个族裔被尊重需要族裔中的每个人努力、争取,各级选举中去投票第一重要,不投票的族裔是得不到重视的,哪怕自己的这一票改变不了整体也为提高自己族裔的投票率做了贡献。然后是用法律保护自己和孩子,比如孩子成绩好却因族裔不能进自己心仪的学校精神上备受打击、怀疑人生,家长可不可以告、索赔精神损失?律师或者“自由母亲”能不能请有关学校提供入学学生的成绩、族裔情况等等?学校为自证清白应该是巴不得提供。
治学严谨才是名校,那些按族裔分配进名校的学生就像拔苗助长,不可能按正常毕业标准毕业!哈佛今年跌到第7,极左带来的下降速度使哈佛从治学严谨的名校变成人人都有毕业证的野鸡大学指日可待。当年朋友帮儿子联系了北大和港大合办的一个金融硕士班给儿子全额奖学金,当时这个班对海外学生的申请条件是只要有海外本科文凭,仅仅因为这样的录取标准儿子嫌入学门槛太低而拒绝申请,我只好婉言谢绝朋友的好意。成绩只是中流的我儿子都会拒绝申请入学门槛太低的学习机会,我不理解入学门槛比儿子不屑一顾的学习机会还低的哈佛却让美国的学霸们趋之若鹜,俗气地说这是自降身份。在我看来拿这种什么人都可以拿的毕业证和《围城》里的方鸿渐拿的美国毕业证差不多。非常希望美国的家长们、学生们务实而不是图虚名地去选择治学严谨的正常学校或教会学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对所在国三心二意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对自己一心一意?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家里有人对家庭三心二意自己会是什么感觉?会怎样做?我觉得既然选择离开家乡,就得入乡随俗、像李健歌里唱的:故乡已成他乡,他乡已成故乡。有次回国时和朋友一家聚餐,其中一位中年男士问我在中国时朋友多还是在加拿大朋友多?我毫不犹豫地说:加拿大!听到的人都很诧异,于是我解释:大家的经历、要面对的问题都差不多,需要交流的内容多一些朋友也就多一些。去年老公因父亲离世回国1个多月,除了我弟所有亲戚朋友包括他妈他都得谨言慎行,说家常话都不能畅所欲言,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我们面对的问题不愿与国内的亲戚朋友甚至父母说,因为他们除了担心很难给出适合我们生活环境的建议,事实上离开家乡的那一刻已经注定回不去了!完全不同的生活会使我们和国内亲戚朋友的认知、生活习惯等等方方面面的距离越来越远、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如同当年回国时不少朋友问我对川普的看法,因为很清楚提问人的观点,我赶紧直言不讳地说:我巴不得川普是我们的总理!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国民最重要。我旗帜鲜明的表态让听者不再和我说川普,因为我们都不想争论,这就是别人对你尊重是因为别人优秀。建议牟洋洋女士有机会时对国内的亲戚朋友说说看问题很通透的瑟尔斯基和俄爹怎么对待瑟尔斯基和他父母的。
最后想说很多华裔包括我老公希望孩子成为技术骨干,而我则希望孩子成为“技术干部”甚至参政议政,比如我大儿子,老公的想法是迎难而上学工科,最后和孩子商讨后选择学商科。儿子工作后老公的想法是儿子成为技术骨干或去美国靠技术赚钱,最后尊重孩子的选择留在加拿大成为“技术干部”、华裔的骄傲。客观现实是华裔在各行各业的各个层级的技术骨干都比相对应的“技术干部”多很多,但华裔为之骄傲的是像我儿子一样高层级的“技术干部”。我自己既做过技术工作也做过行政管理工作,实话实说做行政管理工作后发现一个很普通的小职员都可能有巨大的权力、影响力,所以我鼓励所有我认识的家长和孩子在各行各业做“技术干部”或行政管理工作,我以前写的文章《自知之明的重要》记录了儿子发生根本性改变的一些事附在后面供参考。孙雯现在的遭遇说明我更看重孩子的品性很正确,孙雯对中国畸形的热爱、给点河水就泛滥父母难辞其咎。
自知之明的重要
今天聊聊儿子的自知之明以及这个特点对他的影响供参考。
中国有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理解“贵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稀有”,一层是“可贵”,即有自知之明的人很稀有,所以也就很难得、可贵。儿子高中11年级就开始表现出有自知之明,这个年龄段应该说更难得,至少我自己在这个年龄跟儿子相比就自愧不如。儿子的自知之明表现在五个方面:
1 知道自己不可以学什么,可以学什么。
儿子说:我不可以学Life Science、Engineer、Social,因为我的化学成绩不高、物理成绩一般、文科拿不到高分,只有Business东搞一点西搞一点适合我。因为选择了自己适合学的专业,先生说他读本科比高中还轻松,朋友说儿子硕士班不少同学读得很辛苦,但从来没看到他感觉累。所以儿子选择学Business、Finance是因为自己擅长,学习和干活都轻松,还容易出类拔萃,自然而然越来越喜爱。
很多人上大学选择专业时是根据自己的喜好,但自己喜爱的未必是自己擅长的,比如很多人喜欢学医,想做医生,但惨遭淘汰的队伍中不乏非常热爱这个专业的人;而自己不喜欢的未必自己不擅长,比如儿子不喜欢做会计,但他的会计课能拿高分,他的Master of Finance会计需学到中级,擅长的正好用上,朋友说他的财务分析非常厉害。先生曾用爬树形容选择专业,不同的专业就好比不同的树,很多人选择自己该爬哪颗树时只考虑自己是不是喜爱,没有掂量掂量自己是不是有能力爬上去、能爬多高。先生说儿子知道自己该爬哪颗树,而不少人爬了一截又下来再选另一颗爬,很浪费时间和钱,而且有些树只供第一次选择的人爬,如果被淘汰可供再爬的树更少,所以爬树之前要慎重。
2 只承诺自己能做到的事,一旦承诺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去完成。
儿子读硕士后,金融业的朋友跟我说: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职位高低和拿多少薪水都和成绩有关。所以一开学我就跟儿子谈话,先了解了一下班上同学的情况,然后对他说:你们班有两三个牛人,但你多大金融专业的背景也算强的,我不要求你拿A+,但A是可以争取的(加拿大的大学成绩ABCD是有比例的),儿子想了想,点点头,表示认可,因此他第一学期的成绩是三个A一个A-。我看他成绩达了标就没管他,结果第二学期的成绩变成三个A-一个B+,让我很失望很后悔。于是第三学期(最后一学期)一开学我就找他谈话,语气非常温和地跟他说:妈妈真的非常希望你以全A的成绩毕业,可你现在弄出一个B+,成绩整整掉了一个档次,为什么?你放松了?他摇摇头:没有。我问:那是别人抓紧了?他说:是的。我说:那么你也得相应抓紧一点,希望你最后一学期不再出现B。第三学期的功课最难,所有成绩出来后他很沮丧地跟我说有门功课是B+,我说:妈妈只是希望你努力,现在你已经很努力了,结果不重要。但儿子为了信守承诺给老师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要求加分,理由是他们team少一个人每人的工作量比别人大,老师回了一封更长的信拒绝加分,当时儿子跟我说时我说:你为一件事去争取已经让妈妈很开心了!结果不重要!朋友告诉我儿子跟老师通信一个月,当儿子跟我说:老师肯定是嫌我烦,B+变成A-了,我笑了:这种厚脸皮、有理有据加毫不气馁死缠烂打的学生不正是商学院要培养的学生吗?我总让儿子对自己的事做选择题,自己的事自己做决定、承担后果,使他养成了信守承诺的品性。
评论来自YouTube
@genzhou9659
2024/09/09 07:50:33
(接上面)3 知道自己性格上的弱点、知道怎么去弥补。
儿子性格上的最大弱点是被动,按他自己的话说是跟着环境走,因此他总是选择竞争激烈有压力的环境,使自己能够借助外部环境的推动力往前走,这也是他这么大了还愿意听父母的话、不反感我们给他目标和压力的原因之一。
他选择大学时我担心他大学毕不了业,就建议他去比较容易读的学校,他拒绝了我的建议,选择去以压分、高淘汰率著名的多大Down Town校区。选择读硕士的学校时,他接受了一个朋友鼓励他的一句话:要读就读名校,否则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钱。他申请硕士时都是申请的加拿大一流商学院。刚读硕士时我们和他一起规划工作两年后去多大或Schulich读个MBA,但硕士刚毕业时我问他对读MBA的想法,他说:我不会为文凭而去读书的。我赶紧说:对!是为改变命运去读书,如果读的话想去哪读呢?他回答:我不想在加拿大读。因朋友说他的成绩有资格申请哈佛的商学院,所以我心中为他想去更好的商学院窃喜。在找工作屡遭挫败时,我建议他两条腿走路:一边找工作一边申请读PhD。为提高成功率,我建议他申请几个非一流商学院被他断然拒绝,宁缺毋滥!
朋友说:我跟你儿子说XX课是整个商学院最难的一门课,结果这门课他考了全班第一,他真是遇强则强啊!在写case比赛时他们最年轻组合的team击败了包括他们班最牛组合的很多team进入决赛取得第二名,儿子最看重最开心的是他们最年轻组合战胜了最牛组合,说明他真是需要牛人激发斗志,使自己更牛一点。工作后他升职最快的时候就是做牛人部下的时候,儿子工作近3年时一家商业银行的manager在网上看了他的简历后请HR安排面试,能得到offer和优厚待遇说明面试很成功。这位伊朗裔manager比儿子大4岁,29岁升为director、35岁升为VP,儿子被这种牛人看中是幸运更是挑战,儿子一番努力后得到牛人的重用和栽培,两年之内牛人让儿子从普通员工升为junior manager、senior manager,并安排他做为进一步升迁做准备的工作,儿子没有辜负他的栽培,不在他手下升为director。
4 知道自己欠缺什么、需要弥补什么。
儿子申请PhD时先生特别担心儿子受不了打击而逃避社会,指望读PhD而不继续努力找工作了。我当时安慰儿子:读个PhD将来当教授也挺好。可儿子说:“我们的教授都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没有工作经验是当不了教授的。当老师是教学生怎么工作,不是教学生怎么当老师。PhD毕业后我还是要找工作,别人还是会以没有工作经验拒绝我。读PhD没问题,我担心的是读完后还是找不到工作。”儿子觉得每次都被人以没有工作经验为由拒绝,说明自己的当务之急是补上自己欠缺的工作经验,而不是一直在学校读书,让人说他只会读书不会工作(在加拿大只会读书是贬义)。儿子的话让我对大学的理解更深刻,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中国的大学教授基本上只有当教师的工作经验,加拿大的大学教授必须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指导儿子找工作、给儿子巨大帮助的老师曾经是一家银行的HR,说明既使是行政管理部门都应该聘请有实战经验的员工。
儿子的本性是内向、不爱抛头露面,这使我在他大学毕业时跟他说:你自己选择了性格不能内向的商科,如果你不改变内向的性格将来可能混口饭都成问题。结果儿子读硕士时几乎每次team work 的组合都是:自己专业技能最强+那位专业技能差却喜欢当领导的同学+1~2位专业技能比自己差的同学,这样的组合是各展其长:喜欢当领导的同学负责组织工作,儿子专心一意负责带领全组做team work。team要有好成绩需要派专业技能最强、team work中专业方面的主力上台演讲、介绍自己team 的工作。了解儿子的我知道上台演讲是儿子欠缺需要弥补的,他能给自己创造锻炼机会说明他专业技能足够强、说明他想改变自己的个性,这些锻炼机会使他的演讲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使他和team一起在写case比赛中得到第二名、使他工作中的presentation变得易如反掌。
5 儿子的掌控能力令人匪夷所思,颇具个人特色。
加拿大的高中是9~12年级,进高中前我跟儿子说如果想读大学必须平均分80,9年级他的平均成绩就是80分,10年级他有门课没选好导致平均成绩不到80分,真是天赐良机让他不能拒绝我天天找他谈话,最后他同意老公每周末帮他复习功课谈话才告一段落。11年级平均成绩达到选择大学的分数85分后他跟我说:不要再要求我90分啊!他多虑了!我的要求只是他能进自己想进的大学。其实孩子们都知道大学是看12年级成绩,所以儿子12年级自己努力学习,努力的结果也就87分,进Schulich前他只为达标奋斗,后来他在Schulich学习到凌晨五点第二天早上正常上课既让我感动也让我看到Schulich让儿子具备了职场所需的个性和能力,我万分感激他的母校!
加拿大商科硕士GMAT最少要600,当时他只有1个月备考时间,考了600多他说够了,我却担心GMAT成绩太低会影响录取,做移民律师的朋友说:GMAT成绩对英语国家的学生没那么重要,况且你儿子的英语写作水平挺不错,他的写作分数是5分,满分是6分。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儿子的英语写作能力强,后来我把朋友的评价告诉另一朋友(儿子的师兄),他恍然大悟:难怪一些同学找他改交给老师的report!儿子的英语写作让他更容易脱颖而出。
儿子申请PhD时GMAT需要700才有竞争力,当时又是只有1个月时间备考,他说1个月时间他考不到700,我就帮他在“加拿大东方”报了个GMAT复习班,但两个月的课少上了一半,影响最大的是圣诞节期间讲数学的课应部分同学要求停上,而他还就是数学没考好,否则考分不是710应该是我希望的720,不管怎样缺了一半课还能考710,我心里对学校的教学效果和儿子的英文水平很满意。想特别说的是:儿子不是所有内容都能听懂!比如他问老师:谓语英文怎么说?我没想到儿子能用中文说自己的专业却听不懂用中文讲英语语法。GMAT成绩过期还差1年时我问儿子是否申请读MBA,他说自己已是硕士,现在没有因为他不是MBA不升职,哪天需要了再去读。我提醒他:那GMAT成绩就作废了!他说:到时候再去考呗!确实,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儿子懂得抓重点、懂得取舍让我欣慰,但他总能按达标所需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掌控能力至今让我觉得匪夷所思。
其实人的一生就好比爬一颗长满果实的树,根深叶茂枝粗树高果子多的树很多,找一颗自己能爬上去吃到果子的树尽力往上爬即可,只要一心一意地往上爬,总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吃到香甜的果子。
评论来自YouTube
@johnnyzhu6499
2024/09/07 04:31:58
不知道张先生有没看过哈佛“神预言”教授的13个问题模型,希望张先生有机会可以讲讲川普任期内做了哪些对在美西岸企业主的政策影响️
评论来自YouTube
加载更多
Copyright © 2016-2025 ChineseInOZ.com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条款》
《隐私权政策》
《社群指南》
治学严谨才是名校,那些按族裔分配进名校的学生就像拔苗助长,不可能按正常毕业标准毕业!哈佛今年跌到第7,极左带来的下降速度使哈佛从治学严谨的名校变成人人都有毕业证的野鸡大学指日可待。当年朋友帮儿子联系了北大和港大合办的一个金融硕士班给儿子全额奖学金,当时这个班对海外学生的申请条件是只要有海外本科文凭,仅仅因为这样的录取标准儿子嫌入学门槛太低而拒绝申请,我只好婉言谢绝朋友的好意。成绩只是中流的我儿子都会拒绝申请入学门槛太低的学习机会,我不理解入学门槛比儿子不屑一顾的学习机会还低的哈佛却让美国的学霸们趋之若鹜,俗气地说这是自降身份。在我看来拿这种什么人都可以拿的毕业证和《围城》里的方鸿渐拿的美国毕业证差不多。非常希望美国的家长们、学生们务实而不是图虚名地去选择治学严谨的正常学校或教会学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对所在国三心二意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对自己一心一意?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家里有人对家庭三心二意自己会是什么感觉?会怎样做?我觉得既然选择离开家乡,就得入乡随俗、像李健歌里唱的:故乡已成他乡,他乡已成故乡。有次回国时和朋友一家聚餐,其中一位中年男士问我在中国时朋友多还是在加拿大朋友多?我毫不犹豫地说:加拿大!听到的人都很诧异,于是我解释:大家的经历、要面对的问题都差不多,需要交流的内容多一些朋友也就多一些。去年老公因父亲离世回国1个多月,除了我弟所有亲戚朋友包括他妈他都得谨言慎行,说家常话都不能畅所欲言,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我们面对的问题不愿与国内的亲戚朋友甚至父母说,因为他们除了担心很难给出适合我们生活环境的建议,事实上离开家乡的那一刻已经注定回不去了!完全不同的生活会使我们和国内亲戚朋友的认知、生活习惯等等方方面面的距离越来越远、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如同当年回国时不少朋友问我对川普的看法,因为很清楚提问人的观点,我赶紧直言不讳地说:我巴不得川普是我们的总理!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国民最重要。我旗帜鲜明的表态让听者不再和我说川普,因为我们都不想争论,这就是别人对你尊重是因为别人优秀。建议牟洋洋女士有机会时对国内的亲戚朋友说说看问题很通透的瑟尔斯基和俄爹怎么对待瑟尔斯基和他父母的。
最后想说很多华裔包括我老公希望孩子成为技术骨干,而我则希望孩子成为“技术干部”甚至参政议政,比如我大儿子,老公的想法是迎难而上学工科,最后和孩子商讨后选择学商科。儿子工作后老公的想法是儿子成为技术骨干或去美国靠技术赚钱,最后尊重孩子的选择留在加拿大成为“技术干部”、华裔的骄傲。客观现实是华裔在各行各业的各个层级的技术骨干都比相对应的“技术干部”多很多,但华裔为之骄傲的是像我儿子一样高层级的“技术干部”。我自己既做过技术工作也做过行政管理工作,实话实说做行政管理工作后发现一个很普通的小职员都可能有巨大的权力、影响力,所以我鼓励所有我认识的家长和孩子在各行各业做“技术干部”或行政管理工作,我以前写的文章《自知之明的重要》记录了儿子发生根本性改变的一些事附在后面供参考。孙雯现在的遭遇说明我更看重孩子的品性很正确,孙雯对中国畸形的热爱、给点河水就泛滥父母难辞其咎。
自知之明的重要
今天聊聊儿子的自知之明以及这个特点对他的影响供参考。
中国有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理解“贵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稀有”,一层是“可贵”,即有自知之明的人很稀有,所以也就很难得、可贵。儿子高中11年级就开始表现出有自知之明,这个年龄段应该说更难得,至少我自己在这个年龄跟儿子相比就自愧不如。儿子的自知之明表现在五个方面:
1 知道自己不可以学什么,可以学什么。
儿子说:我不可以学Life Science、Engineer、Social,因为我的化学成绩不高、物理成绩一般、文科拿不到高分,只有Business东搞一点西搞一点适合我。因为选择了自己适合学的专业,先生说他读本科比高中还轻松,朋友说儿子硕士班不少同学读得很辛苦,但从来没看到他感觉累。所以儿子选择学Business、Finance是因为自己擅长,学习和干活都轻松,还容易出类拔萃,自然而然越来越喜爱。
很多人上大学选择专业时是根据自己的喜好,但自己喜爱的未必是自己擅长的,比如很多人喜欢学医,想做医生,但惨遭淘汰的队伍中不乏非常热爱这个专业的人;而自己不喜欢的未必自己不擅长,比如儿子不喜欢做会计,但他的会计课能拿高分,他的Master of Finance会计需学到中级,擅长的正好用上,朋友说他的财务分析非常厉害。先生曾用爬树形容选择专业,不同的专业就好比不同的树,很多人选择自己该爬哪颗树时只考虑自己是不是喜爱,没有掂量掂量自己是不是有能力爬上去、能爬多高。先生说儿子知道自己该爬哪颗树,而不少人爬了一截又下来再选另一颗爬,很浪费时间和钱,而且有些树只供第一次选择的人爬,如果被淘汰可供再爬的树更少,所以爬树之前要慎重。
2 只承诺自己能做到的事,一旦承诺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去完成。
儿子读硕士后,金融业的朋友跟我说: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职位高低和拿多少薪水都和成绩有关。所以一开学我就跟儿子谈话,先了解了一下班上同学的情况,然后对他说:你们班有两三个牛人,但你多大金融专业的背景也算强的,我不要求你拿A+,但A是可以争取的(加拿大的大学成绩ABCD是有比例的),儿子想了想,点点头,表示认可,因此他第一学期的成绩是三个A一个A-。我看他成绩达了标就没管他,结果第二学期的成绩变成三个A-一个B+,让我很失望很后悔。于是第三学期(最后一学期)一开学我就找他谈话,语气非常温和地跟他说:妈妈真的非常希望你以全A的成绩毕业,可你现在弄出一个B+,成绩整整掉了一个档次,为什么?你放松了?他摇摇头:没有。我问:那是别人抓紧了?他说:是的。我说:那么你也得相应抓紧一点,希望你最后一学期不再出现B。第三学期的功课最难,所有成绩出来后他很沮丧地跟我说有门功课是B+,我说:妈妈只是希望你努力,现在你已经很努力了,结果不重要。但儿子为了信守承诺给老师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要求加分,理由是他们team少一个人每人的工作量比别人大,老师回了一封更长的信拒绝加分,当时儿子跟我说时我说:你为一件事去争取已经让妈妈很开心了!结果不重要!朋友告诉我儿子跟老师通信一个月,当儿子跟我说:老师肯定是嫌我烦,B+变成A-了,我笑了:这种厚脸皮、有理有据加毫不气馁死缠烂打的学生不正是商学院要培养的学生吗?我总让儿子对自己的事做选择题,自己的事自己做决定、承担后果,使他养成了信守承诺的品性。
儿子性格上的最大弱点是被动,按他自己的话说是跟着环境走,因此他总是选择竞争激烈有压力的环境,使自己能够借助外部环境的推动力往前走,这也是他这么大了还愿意听父母的话、不反感我们给他目标和压力的原因之一。
他选择大学时我担心他大学毕不了业,就建议他去比较容易读的学校,他拒绝了我的建议,选择去以压分、高淘汰率著名的多大Down Town校区。选择读硕士的学校时,他接受了一个朋友鼓励他的一句话:要读就读名校,否则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钱。他申请硕士时都是申请的加拿大一流商学院。刚读硕士时我们和他一起规划工作两年后去多大或Schulich读个MBA,但硕士刚毕业时我问他对读MBA的想法,他说:我不会为文凭而去读书的。我赶紧说:对!是为改变命运去读书,如果读的话想去哪读呢?他回答:我不想在加拿大读。因朋友说他的成绩有资格申请哈佛的商学院,所以我心中为他想去更好的商学院窃喜。在找工作屡遭挫败时,我建议他两条腿走路:一边找工作一边申请读PhD。为提高成功率,我建议他申请几个非一流商学院被他断然拒绝,宁缺毋滥!
朋友说:我跟你儿子说XX课是整个商学院最难的一门课,结果这门课他考了全班第一,他真是遇强则强啊!在写case比赛时他们最年轻组合的team击败了包括他们班最牛组合的很多team进入决赛取得第二名,儿子最看重最开心的是他们最年轻组合战胜了最牛组合,说明他真是需要牛人激发斗志,使自己更牛一点。工作后他升职最快的时候就是做牛人部下的时候,儿子工作近3年时一家商业银行的manager在网上看了他的简历后请HR安排面试,能得到offer和优厚待遇说明面试很成功。这位伊朗裔manager比儿子大4岁,29岁升为director、35岁升为VP,儿子被这种牛人看中是幸运更是挑战,儿子一番努力后得到牛人的重用和栽培,两年之内牛人让儿子从普通员工升为junior manager、senior manager,并安排他做为进一步升迁做准备的工作,儿子没有辜负他的栽培,不在他手下升为director。
4 知道自己欠缺什么、需要弥补什么。
儿子申请PhD时先生特别担心儿子受不了打击而逃避社会,指望读PhD而不继续努力找工作了。我当时安慰儿子:读个PhD将来当教授也挺好。可儿子说:“我们的教授都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没有工作经验是当不了教授的。当老师是教学生怎么工作,不是教学生怎么当老师。PhD毕业后我还是要找工作,别人还是会以没有工作经验拒绝我。读PhD没问题,我担心的是读完后还是找不到工作。”儿子觉得每次都被人以没有工作经验为由拒绝,说明自己的当务之急是补上自己欠缺的工作经验,而不是一直在学校读书,让人说他只会读书不会工作(在加拿大只会读书是贬义)。儿子的话让我对大学的理解更深刻,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中国的大学教授基本上只有当教师的工作经验,加拿大的大学教授必须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指导儿子找工作、给儿子巨大帮助的老师曾经是一家银行的HR,说明既使是行政管理部门都应该聘请有实战经验的员工。
儿子的本性是内向、不爱抛头露面,这使我在他大学毕业时跟他说:你自己选择了性格不能内向的商科,如果你不改变内向的性格将来可能混口饭都成问题。结果儿子读硕士时几乎每次team work 的组合都是:自己专业技能最强+那位专业技能差却喜欢当领导的同学+1~2位专业技能比自己差的同学,这样的组合是各展其长:喜欢当领导的同学负责组织工作,儿子专心一意负责带领全组做team work。team要有好成绩需要派专业技能最强、team work中专业方面的主力上台演讲、介绍自己team 的工作。了解儿子的我知道上台演讲是儿子欠缺需要弥补的,他能给自己创造锻炼机会说明他专业技能足够强、说明他想改变自己的个性,这些锻炼机会使他的演讲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使他和team一起在写case比赛中得到第二名、使他工作中的presentation变得易如反掌。
5 儿子的掌控能力令人匪夷所思,颇具个人特色。
加拿大的高中是9~12年级,进高中前我跟儿子说如果想读大学必须平均分80,9年级他的平均成绩就是80分,10年级他有门课没选好导致平均成绩不到80分,真是天赐良机让他不能拒绝我天天找他谈话,最后他同意老公每周末帮他复习功课谈话才告一段落。11年级平均成绩达到选择大学的分数85分后他跟我说:不要再要求我90分啊!他多虑了!我的要求只是他能进自己想进的大学。其实孩子们都知道大学是看12年级成绩,所以儿子12年级自己努力学习,努力的结果也就87分,进Schulich前他只为达标奋斗,后来他在Schulich学习到凌晨五点第二天早上正常上课既让我感动也让我看到Schulich让儿子具备了职场所需的个性和能力,我万分感激他的母校!
加拿大商科硕士GMAT最少要600,当时他只有1个月备考时间,考了600多他说够了,我却担心GMAT成绩太低会影响录取,做移民律师的朋友说:GMAT成绩对英语国家的学生没那么重要,况且你儿子的英语写作水平挺不错,他的写作分数是5分,满分是6分。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儿子的英语写作能力强,后来我把朋友的评价告诉另一朋友(儿子的师兄),他恍然大悟:难怪一些同学找他改交给老师的report!儿子的英语写作让他更容易脱颖而出。
儿子申请PhD时GMAT需要700才有竞争力,当时又是只有1个月时间备考,他说1个月时间他考不到700,我就帮他在“加拿大东方”报了个GMAT复习班,但两个月的课少上了一半,影响最大的是圣诞节期间讲数学的课应部分同学要求停上,而他还就是数学没考好,否则考分不是710应该是我希望的720,不管怎样缺了一半课还能考710,我心里对学校的教学效果和儿子的英文水平很满意。想特别说的是:儿子不是所有内容都能听懂!比如他问老师:谓语英文怎么说?我没想到儿子能用中文说自己的专业却听不懂用中文讲英语语法。GMAT成绩过期还差1年时我问儿子是否申请读MBA,他说自己已是硕士,现在没有因为他不是MBA不升职,哪天需要了再去读。我提醒他:那GMAT成绩就作废了!他说:到时候再去考呗!确实,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儿子懂得抓重点、懂得取舍让我欣慰,但他总能按达标所需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掌控能力至今让我觉得匪夷所思。
其实人的一生就好比爬一颗长满果实的树,根深叶茂枝粗树高果子多的树很多,找一颗自己能爬上去吃到果子的树尽力往上爬即可,只要一心一意地往上爬,总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吃到香甜的果子。